第二节 不同需求的轻重缓急
上节我们讨论了社会人的三项基本需求。那么这三项基本需求相互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?比如,从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说,这三项需求之间是否有着一种轻重缓急的排列顺序呢?
我们说,就绝大多数人来说,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,它们的排列顺序一般是这样的:安全需求第一,生理需求列第二,而心理需求则排在第三。或者说,就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情形下的心理感受而言,未来可能遭受到的损失(安全需求),要比未来可能得到的利益(生理需求)更重要(据说有关专家的计算结果是前者约为后者的2-4倍)。比如,拿最普通的衣食住行来说,人们的考虑顺序可以列表如下:
顺序
项目 ①安全需求 ②生理需求 ③心理需求
衣 构成衣服的材料必须无害 衣服必须符合保暖要求 衣服要得体、排场或好看
食 构成食物的材料必须无毒 食物味道好吃、营养丰富 食物外观要得体、排场或好看
住 房子必须结实、牢固,无垮塌的危险 房子需冬暖夏凉,功能完备,居住方便 房子外观得体、排场或好看
行 交通乘具必须事故率极低 交通乘具需乘坐舒适,时间快捷 交通乘具需得体、排场或好看
实际上,不仅个人在考虑需求问题时的排列顺序如上,那些由一个个的活人所组成的“小社会”,例如一个集体(单位或公司)或是一个地区以至一个大的国家的决策者们,他们在考虑问题时也大致是如上所示的顺序。
当然,上面我们所论述的安全需求重于生理需求,而生理需求又重于心理需求(同时,外在的心理需求又重于内在的心理需求)的观点,是就一般人及一般情况而言的,而在特殊人身上,或在特殊情况下,上述的顺序就不一定对了,有时甚至会完全反过来。例如我们所熟知的,某些运动员为了得冠军而甘愿损害自己的健康,某些人为了“死要面子”而“活受罪”,以及某些人会为了某个信仰而甘愿过清贫的生活、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,等等,这些特殊的人和特殊的情况,我们在“文明的演化”中会讨论到这一点。
总之,根据我们上述对人们的三大需求的轻重缓急顺序的排列,我们就能得出一个推论,即,凡是那些能满足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的工具(无论是自然工具还是社会工具),往往会先产生,而仅能满足心理需求的工具,往往会后产生。(我们在“文明的演化”中会讨论到这一点。)或者,如果有一种工具能同时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的话,那么,一般来说,人们会首先用它来满足安全需求,其次再用它来满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。例如当代的那些高科技,在各国,几乎都毫无例外地被首先用在军事方面。
最后顺便说一句,如果我们从一个人的生长过程来纵向考察,那么,在婴幼儿期是安全需求、生理需求先产生,在青少年时期是生理需求进一步发展、并产生心理需求,而到了成年时期则往往是心理需求最终发展成熟了。